贫穷的人真正需要食物吗

🍫

We are often inclined to see the world of the poor as a land of missed opportunities and to wonder why they don’t put these purchases on hold and invest in what would really makes their lives better. —— Banerjee and Duflo

媒体大肆描述的贫穷国家常常是以多少人身处饥饿中来给观众一个非常实际的画面, 让我们每每想到贫穷, 就会直接联想到饥饿 – conventional wisdom。也就衍生出了经济学里所形容的 hunger-based poverty trap。但是一直以来, 都有一个逻辑闭环上的失误, 我们常常认为对于贫穷的人们, 资助给他们的资金会被用来购买食物, 并且有多少食物他们便会吃多少, 不论口味, 但其实如果我们再仔细思考一下并带入自身, 我们有时候并不会去吃一些卡路里高的、有营养的食物, 而选择那些可口的、并没有那么健康的食物来当作美食, 细细品尝, 有时候还可能更贵, 没那么容易填报肚子。

所以呢, 一个惯性的思维是 贫穷->世界组织/本国政府捐钱 -> 有需要的人收到资助去购买粮食, 基本用品去维持生计 会被推翻, 取而代之的是 贫穷 -> 世界组织/本国政府捐钱 -> 收到资助的人选择购买一些可口的食物、花费剩余的钱在能够获得快乐的事情上, 比如购买一部昂贵的电视、子女婚礼等。

有数据表明, 有许多在发展中国家贫穷的家庭会花费大量年收入在婚礼、祭祀、宗教庆典上, 1 是因为习俗, 2 是因为这些活动(比如宗教) 让他们去逃避比较痛苦的现实, 3 是不想丢脸面。

因此, 单纯的捐钱是没有很大帮助的。

随着更多的学者意识到这个问题, 引发了各国政府、世界组织去重新思考食品政策 food policy, 现在我们会看到有很多更详细的援助计划, 比如

  1. 肯尼亚政府出资让所有学校为学生吃驱虫药 -> 食物里、未被过滤干净的水里所含有的寄生虫(e.g.蛔虫) 就会被驱赶出儿童的身体, 提高身体的健康以及消化能力
  2. 哥伦比亚为学童们提供一些微量元素, 比如碘, 能够帮助幼龄儿童更好的发育自己的大脑, 提高未来的成就 (比如学习上, 工作上..)

但是更大、更根本的问题, 我认为是信息不对称。由于缺少足够的信息, 孕妇不知去摄入一些营养品去让胎儿生长的更健康, 父母不知让上学前的小孩去摄入碘之类的微量元素以提升IQ(虽未找到文献证明直接关系)/专注力、身高等, 家庭不知让学龄儿童继续学习而让他们早点辍学去做很辛苦的人力工作, 降低了职业流动性 (occupational mobility), 减少了未来的工作选择。

所以最有用的, 还是进行教育宣传以传播更完整的信息, 让更多人在拥有对称信息的情况下, 去做决定, 去选择享受当下 (immediate gratification), 还是延迟满足 (deferred gratification)。

教育, education, 是原因, 也是解决方法。

References

  1. Poor economics (2012), Banerjee and Duflo

Leave a comment